首页 > 最新动态 >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浙”里定制,既要“全覆盖”又要“精准化”
最新动态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浙”里定制,既要“全覆盖”又要“精准化”
2025-08-062

  面对党员群体的多元特质,精心构筑起“全领域+全龄段+全岗位”三维教学园圃;以“基层点单、党校接单”的灵动笔触,为基层组织量身定制,精准施教;由党校名师引航、智库专家增辉、党员干部扎根、本土讲师添彩的宣讲方阵已然集结,在集体备课的熔炉中淬炼思想,于基层治理的脉络、社会组织运行的机理、乡村振兴的画卷里,精心雕琢出一堂堂启迪智慧、凝聚力量的精品课程……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为推动党员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浙江大地闻令而动,紧扣时代脉搏,悉心倾听来自阡陌乡野、市井坊巷、机关楼宇、学术殿堂、企业车间、新兴领域等不同党员群体的心音,深耕特色课程的沃土,创新载体的羽翼,浇灌学用转化的春苗,推动党员教育从“广袤覆盖”的平原,向着“精准滴灌”的高地振翅跃升。

  分级分类的精细耕耘,正让党员教育培训的根须,在之江大地上扎得更深、行得更实。

图片
图片
图片



精准培训,“缺什么补什么”



  “如何发展文旅产业,这是我们村党员干部近期特别关注的问题,很希望相关专家来给我们上一堂相关内容的党课。”温州市苍南县金乡镇兴澳村党员在“党课需求排摸单”上这样写道。

  没过多久,苍南县文广旅体局科长吴连和走进兴澳村,讲述《文旅赋能乡村振兴》课程。“吴老师的课程,引导我们村党员干部如何打造特色IP、示范创业等,为我们兴澳村建设成为苍南滨海旅游的示范点增加了不少底气。”一名兴澳村党员兴奋地说。

  对于党课,“想啥来啥”是怎么做到的?依托“点单、派单、评单”这套流程,苍南县机关、村社党员在看到县党员模块化教育“课程库”里有相关的课程,就可以“点单”,县乡迅速派单,把好课第一时间送到基层。今年以来,苍南县开展“好课下基层”基层巡讲活动,采取“村社点单、县级派单、党员评单”形式,邀请业务骨干、致富能手、退休干部等80余位骨干讲师到基层一线讲授党课,将最新政策理论学习、重点工作讲解、实用技能培训点对点送到基层。

  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学什么。为避免学用脱节,丽水市庆元县推行靶向化课程设计,动态更新课程内容。聚焦食用菌、中药材、高山蔬菜等县域特色产业,联合浙江大学、丽水学院等高校,开发《林下中药材数字化种植技术》《电商直播助农话术》等80余门课程,打造“技能百事通”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一课一码、扫码即学”。

  教育培训的精准性实效性,更体现在对不同领域党员的量体裁衣上。聚焦共同富裕先行示范重任,衢州市加大讲师进镇村力度,推广新技术、对接新销路,助力农户实现增收。在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未来乡村,党员们将“艺术赋能乡村发展”的理念付诸实践,引入文创产业,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在甬金衢上高速项目现场,“老乡镇”袁平华结合征迁实践授课,助推龙游县溪口镇高效完成拆迁任务……

  为了让课程更加“对味”,宁波市镇海区系统开发设计涵盖7大模块198门培训课程的课程库,精心制作400余个教学课件形成课件库,吸纳高校学者、先进模范、田博士等156名专家组建师资库,为不同党员群体提供对应不同教学模块、匹配不同教学场景的培训资源。比如《宁波帮精神解码》用商帮故事阐释新思想,《车间党课》把技能培训搬进流水线,让党员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只要内容“对胃口”,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上课学技术去了——”声声呼唤开启了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党员的“夜生活”,去漓渚镇党校“春兰讲堂”学习,成了时下“学知识、提技能、赶时髦”的事。

  今年以来,漓渚镇立足兰花产业和兴村共富链建设,结合“产教融合”型党校建设,创新开设“春兰讲堂”,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园艺、花卉从业者提技增收的重要途径,组织群众“赋能充电”,让群众既“富脑袋”又“鼓口袋”。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兰花繁育、品牌运营、电商销售、文创开发等各类培训30余场次,累计覆盖兰花行业从业者1500余人次,通过考试获得专项技能证书98人,带动2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图片
图片
图片



阵地建设,打造“家门口”的党校



  阵地分散、承载力弱、地点较远等因素成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桎梏,如何有效解决阵地建设难题,至关重要。

  2019年,受限于市委党校场地空间有限、师资人员不足等各方面因素,嘉兴平湖市近3万名党员全覆盖进市委党校轮训难度较大,平湖结合基层实际,探索推进依托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镇(街道)党校分校8个,会同党校联合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明确了“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党校分校职能,纳入党群服务中心整体工作”等内容,进一步理顺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和人员机制,实现机构和人员上不打破原有设置、功能和机制上推动党校资源下沉、镇(街道)党校分校全覆盖建设实体化运行的有益探索。自2019年开始推动这项工作以来,全市各镇(街道)党(工)委已依托党校分校开发党员培训现场教学点100个,建立师资库涵盖100余人,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超800期、培训党员超10万人次。

  乡镇(街道)党校是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基础阵地,阵地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优与劣。绍兴市结合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和打造兴村共富链,在一些中心镇有序打造一批产业和党员教育相融合的乡镇(街道)党校,利用轴链上的丰富资源拓展党员教育培训场景,利用开放性、辐射性、示范性的党员教育培训赋能轴链建设,形成双融共促、相互奔赴的良好格局。如在诸暨市山下湖镇党校,以珍珠产业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的11处技能实训中心,串联形成珍珠产业“30分钟”技能提升圈,可提供直播电商、剖蚌技术、生态养殖、现代农业等多种课程,成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好去处。

  值得一提的是,台州市天台县将乡镇党校建设列为党员教育“一号工程”,通过盘活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集中升级15个基层党校,电教网络、食宿保障一应俱全。依托党建联建模式,深入推进基层党建示范带建设,推动乡镇(街道)教学点串点成线,形成区域性互补教学阵地,打造了“始丰溯源”“康养塔后”“共富寒山”等8条精品教学线,推动党员教育培训选择多样、内容丰富。

图片
图片
图片



创新模式,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固定的教育模式,肯定难以满足不同岗位不同领域党员的需求,从创新模式下手,成为促进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

  “线上+线下”,学习更便捷。宁波市北仑区推出“先锋云课堂”微信小程序,在方便党员在业余时间进行线上自学的同时,园区内企业还探索“车间微党课”学习模式,组建由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宣讲小分队,开展“时间短、形式活、接地气、效果好”的理论宣讲;嘉兴市南湖区针对新就业群体量身定制“口袋课堂”,累计推送视频课程500余人次,极大地方便了该领域党员的学习。

  流动党员教育与管理,是当下人口流入型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杭州市通过创新模式和丰富教育形式,推行流动党员返乡补课,进一步实现党员教育与基层治理的双向赋能。比如,淳安县金峰乡利用节假日返乡高峰期,全面构建流动党员“教育链”,确保返乡补课实效。一方面,组织流动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本乡先进企业、重点项目现场等地参观学习,通过村“两委”与流动党员“一对一”送学机制,确保每位流动党员都有学习资料在手;另一方面,将流动党员作为村三级联户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返乡期间组织开展走村入户志愿活动,倾听村民呼声,收集村民诉求,开展“心愿认领”,切实解决村民实际困难。

  聚焦流动党员教育培训难问题,衢州江山市清湖街道深入推行双向报到登记、双重覆盖纳管、双向教育培训、双重组织生活、双向作用发挥、双向监督考评、双倍关爱扶持、双权赋能激励的“八双”工作法,通过“充电式”赋能培训,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以“示范党课开讲啦”“我在党群听党课”为活动载体,常态化开办流动党员集中培训班,通过组织流动党员参加一次理论学习、观看一次教育视频、交流一次心得感悟,帮助流动党员学习补课。针对流动党员工学矛盾、学分互认难等问题,建立返乡补学、邮寄送学、云播讲学的“三学”模式,持续畅通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渠道;依托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积极探索“云课程”“云宣讲”,以全省党员教育数字化管理平台试点为契机,利用“三民工程·学习天地”数字平台“流动党员培训备案”功能,实现异地学习“互补互认”,持续提升流动党员学习黏性。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流动党员专题集中培训5场,累计培训流动党员450余人次。

图片
图片

记者:罗瑞斌

编辑:罗瑞斌

责编:余建红

编审:陈红艳

主编:章先清 

来源:浙江党建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