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先锋评谈 | 莫让“政绩”变“政疾”
最新动态
先锋评谈 | 莫让“政绩”变“政疾”
2025-09-264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的“指挥棒”与“试金石”,决定着事业发展的方向与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现实中,少数干部政绩观错位,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使本应光彩的“政绩”沦为侵蚀公信、贻害长远的“政疾”。根治此疾,广大党员干部当向深处扎根、向远处眺望、向实处发力,坚决防止“绩”变为“疾”,确保所创之绩,皆为利民之绩、时代之绩。


向深处扎根,在问计于民中校准价值原点。政绩为谁而树,是政绩观的根本问题。“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若脱离群众谈发展,再宏伟的蓝图也会沦为“自娱自乐”式规划;若忽视民意搞建设,再响亮的口号也会变成“隔靴搔痒”式表演。校准价值原点,关键在于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在沉浸式调研中摸清实情,摒弃“隔着玻璃看”的盆景式考察,多一些“解剖麻雀”式的蹲点调研,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在家长里短中掌握第一手资料,让群众的“金点子”成为决策的“活源头”。在换位式思考中增进共情,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多想想“如果我是他会怎样”;听到基层的抱怨牢骚,多问问“他们的难处在哪里”,通民意调查、基层座谈等方式,把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自己的“履职清单”,让政绩的靶向更清晰。


向远处眺望,在着眼长远中把准发展航向。政绩问题,往往与任期、考核等现实因素紧密相连,容易催生“急功近利”的冲动,若满足于“任期内出彩”“短期内见效”,就可能陷入“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的恶性循环。找准发展航向,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打基础”。在科学考核中树立正确导向,改变“唯GDP论英雄”的陈旧观念,既要看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增量”,更要看绿色生态的“底色”与“质量”;既要奖励创造“显功”的干将,更要褒奖甘做“潜功”的“栽树人”。在刚性问责中划出纪律红线,对那些违背规律、盲目决策的“拍脑袋”工程,对那些造成巨大浪费的“政绩工程”,实行终身追责,不搞“下不为例”,防止“破窗效应”,让干部在干事创业时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向实处发力,在真抓实干中筑牢作风基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最终要靠实干来体现、靠实绩来检验,若满足于“会议开过、文件发过”,就会陷入“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虚浮之风。筑牢作风基石,需要以钉钉子精神啃下“硬骨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狠抓落实。在流程再造中破解落实梗阻,针对“推诿扯皮”“办事拖沓”等顽疾,大力推行“清单化管理”“闭环式督办”,明确责任链条、限定办结时限,让各项工作从“纸上”落到“地上”。在减负赋能中激发干事活力,坚决向“文山会海”开刀,既要精简数量更要提升质量,把干部从无效事务中解放出来;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充盈每一个工作环节。


小编有话说

你喜欢写评论吗?你想让你的观点被更多人看到、认同吗?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我们将择优刊登。

投稿邮箱:

xianfengpingtan@163.com

投稿时请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


作者:李龙

单位:平湖市广陈镇人民政府

编辑:朱丽娜

责编:施安南

编审:陈红艳

主编:章先清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