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延文金融工作室 杨延文:小贷公司围城,有人拼命想进,有人急着要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YxMTAyMQ==&mid=2649085403&idx=1&sn=19b2f76e576b93a18eb2a0ba107370d0&scene=45#wechat_redirect
小贷公司不行啦!已经从上万家变成四千多家了。
完了完了!
然而就在此时,小贷公司的牌照却炙手可热,城墙里的玩家却在寻求退出之路。
金融牌照的稀缺与业务现实之间,形成了独特的“围城效应”。
——
??
都知道“围城”一词出自钱钟书先生:城外的人拼命想进,城里的人又想出来。
在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的世界里,今天这个现象尤为明显
——有人高价追逐牌照,有人却在寻找退出的路。
? 先看城外的向往:想进小贷“城”
1. 小贷公司的新牌照稀缺而且很香。
2018 年后各省对小贷公司的牌照新增审批收紧,新设难度很大。
2. 场景驱动的盈利设想
-在而今的经济环境下,有较大产业的集团性企业,有很大的议价能力,多会拖欠周边下游企业的货款,下游急用钱为何不到自己的小贷公司办理贷款来救急呢,就是所谓产业龙头“金融+产业链”闭环。不少这样的企业已经拿到了小贷公司的牌照,而且有全套闭环的风险控制技术(我手上就有)。但是现在才反应过来的老板要多得多哦。
3. 把实业做到当下,也有收不回来的款。忽然发现做小额贷款比做实业利润率比做实业更好,还没有那么辛辛苦苦的活。
生意停下来,以别人的小贷公司为委托放款的方式试试,哇塞!效果还不错。
自己也有一家的话,不香吗?
> ?? 其实其实:
> “金融牌照的光环,让城外的人低估了资金、风控和监管的重压。”
?? 城内的困境:为什么已有小贷想退出
1. 受伤严重,资金来源受限
无法吸收存款,杠杆率被严格限制,以前不知道小贷公司如何运作,低估计了风险,银行授信融资早就纷纷关门。
2. 利差被压缩
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多次下调;银行普惠贷款利率 3%~4%,留给小贷的客户空间更是被压缩的越来越窄。
3. 风险税务成本高企
客户违约率上升,准备金和拨备吞噬利润吧,税务部门却按全额缴纳;合规和贷后管理成本显著提高。
4. 监管越来越趋严
穿透式监管、数据留痕、禁止影子放贷;资本充足、集中度管理压力大。
5. 股东战略收缩
地产、传统产业资本链的大股东自己都紧张得不要不要的,金融副业被抛弃一边。
?? 围城效应背后的结构性原因
1. 牌照稀缺加上时间空间的转换,今非昔比的吸引城外资本入场。
2. 资金与风险产生了新的不对称性,银行利率3%,小贷公司可以合法的到24%,利差忽然被高估,风险被低估。
3. 以上盈利现实落差,蒙住双眼看不到无法长期覆盖高坏账。
4. 退出机制不成熟,使得已在城内者“进退两难”。
?? 废话连篇
对新进入者我早就有预感
- 评估真实场景需求与资金来源,不要盲目逐牌照。
- 提前规划合规风控与数字化能力。
对存量小贷
- 认命吧,此一时彼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