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
斗
“浙”
里
假期即将收尾,我们马上要迎来“工作模式”了。准备返岗的你对于这样的模式调整,是否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别焦虑,这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大脑和神经系统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的暂时适应障碍。
小编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份顺畅进入工作状态的“贴心指南”,献给每一位奋斗的你。
何谓“节后综合征”
“假期综合征”也叫“节后综合征”,是指人们在长时间的假期后,重返工作时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感:例如在节后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或学习的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收心”四步法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康复科裴双义主任表示,其实“节后综合征”不是病,而是身体处于一种生理或心理的不适状态中,稍加调整,便可以恢复到节前的身体状态。
1.提前开始收心,调整作息
明天就要上班了,今天最好在家好好休息,提前把心思收回来。对“起床困难户”来说,要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将身心恢复到平时的节奏和状态,睡前也要减少使用电子产品,避免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影响睡眠。
长假最后一天是寒露节气,天气渐冷,睡前也可以泡泡脚,这对入睡也很有帮助。另外,白天也可以适当午睡,有助于恢复精力和体力。
2.采用想象放松法,缓解疲惫烦躁
国庆、中秋假期间外出旅行的人,经过长途跋涉后往往会出现疲惫烦躁的感觉。再加上时不时回想起旅途中兴奋的片段,前一天还在山川湖海,明天却又要坐到那个小小的工位上,心理上也容易出现“戒断反应”,感到心情烦闷。
对于这种旅行后兴奋、疲惫交错的状态,裴主任给大家支个招——“想象放松法”,即选择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一个美丽的地方,暗示自己逐渐放松,让整个身体感到舒服,配上几次深呼吸,感到精力已注入自己的身体,逐渐人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症状会逐步消失。
除此之外,也可以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增加一点有氧运动。长假期间,运动量减少,会让人变得“懒懒的”,收假后,每天运动半小时,可重新获得元气。必要时,做保健按摩理疗和蒸桑拿也会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3.定工作计划,循序渐进
上班后,可以先制作一份工作计划或提前准备一份备忘录,列出开始几天要做的事,先易后难,按照计划逐步推进。如果上班时提不起精神,可以喝点咖啡或者茶来提提神,每2个小时可以进行一次绵长而深厚的呼吸,缓解紧张和焦虑感。
4.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深色蔬菜
假期里吃吃喝喝少不了,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油腻食物和碳水化合物会给肠胃造成沉重负担。部分人可能产生腹痛腹胀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上吐下泻。
因此,节后应尽快调整饮食结构,定时饮食,还可适当吃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可以多吃一些深色蔬菜,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起到预防便秘,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秋天干燥,还需注意补水防秋燥,像小米南瓜粥、百合莲子粥等都可以安排上。
适量运动“唤醒”身体
① 适度保持有氧运动,每次30-45分钟左右,如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身体机能,帮助消除疲惫感。
② 适度肌肉力量练习可以提高体能储备,有条件者可至健身房锻炼。居家训练中,高抬腿、仰卧骑车、俯卧撑、卷腹等是不错的训练动作。注意在运动前后要进行充分的肌肉拉伸,避免受伤。
③ 适度柔韧性训练如拉伸、瑜伽、太极等,可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肌肉酸痛。
按摩穴位,缓解“节后综合征”
1.按揉神门穴+安眠穴,养心安神助眠
白天犯困、头昏脑涨、全身酸痛晚上却睡不着了……这个是多数节后综合征患者的状态,对付失眠难睡、易醒、多梦,可以按揉“神门穴”“安眠穴”解决这个问题。这2个穴位具有养心安神、助眠的作用。
操作方法:睡前,先用两手拇指交替按对侧腕部神门穴,以微酸胀感为度,每次2分钟;接着再按压两侧安眠穴,以局部酸胀感发散至头侧为佳。
2.按揉风池穴,缓解头痛
颈椎失稳、颈肩的肌肉紧张同样也会引起头痛的问题,最常见的便是寰枢关节紊乱。推荐经常按揉风池穴,可疏风散邪、舒筋活络,有缓解头痛的作用。
操作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顶按风池穴一到两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宜,胀感放射至头顶及眼眶为佳。
3.掌擦命门穴、揉涌泉穴,缓解腰酸
久行久坐腰部就很容易出现酸痛,中医看来,这个是腰部经络不通或肾虚湿邪困阻所致,时常“掌擦命门穴+揉涌泉穴”可缓解腰酸背痛。
操作方法:用两手掌重叠横擦腰部命门穴以感觉发热为度,然后以手掌搓热捂住两肾反复三至五次。然后用拇指指腹轻揉对侧脚涌泉穴,动作宜轻,轻为补法,每次两分钟。也可以使用手掌心搓热对侧脚涌泉穴的方法,以透热为度。 用两手掌重叠横擦腰部命门穴以感觉发热为度,然后以手掌搓热捂住两肾反复三至五次。然后用拇指指腹轻揉对侧脚涌泉穴,动作宜轻,轻为补法,每次两分钟。也可以使用手掌心搓热对侧脚涌泉穴的方法,以透热为度。
来源:浙江中医药大学
编辑:罗瑞斌
责编:余建红
编审:陈红艳
主编:章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