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党建的引领,浙江的城市基层党建一直以来走在全国前列,在实践中,浙江各地通过党建引领,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城市更新、社区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不断创新实践。
本期部长谈,聚焦城市基层党建的社会治理、片区融合与产业创新升级、社区服务幸福生活等方面,探讨浙江各地的基层创新实践。
宁波市镇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石雅洁
宁波市镇海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为抓手,系统构建布局科学、集约高效、服务优质的“幸福党群”新格局,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和治理效能,切实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和“幸福港湾”。
强化体系重塑,织密全域覆盖“幸福网”。建好主阵地,服务群众才有“硬支撑”。坚持把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基础工程,以空间重构带动资源重组、功能重塑,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由单一服务点向综合枢纽转型升级,统筹建成镇街、村社两级党群服务中心98个,有机整合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六大功能平台,因地制宜打造“甬爱E家”“镇红·邻里中心”等特色服务驿站112个,全面建成“15分钟党群服务圈”,实现党群服务零距离、全覆盖。
聚焦功能融合,打造开放共享“幸福家”。服务能力强,群众幸福才有“感知度”。纵深推进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实施“窗口前置、服务前移”,建立健全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打造数字“共享仓”平台,提供涵盖党建、便民、议事、养老、托育等7大类24项服务,年均开展活动超千场,服务党员群众超10万人次。探索村改社区“城”“乡”融合治理,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村事社办”综合窗口,落实延时错时、预约代办等制度,实现民生事项便捷办理,让幸福服务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创新运行机制,汇聚党群联动“幸福力”。体制机制活,共建共享才有“动力源”。健全区、镇街、村社三级管理责任体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00余人,推动3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1.2万名在职党员“一人一岗”报到服务。创新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培育社区社会组织37个、党员能人工作室15个、志愿服务团队67个,年均开展协商议事50余场,成功化解矛盾纠纷90余起,形成党群携手、多元共治的生动局面。
嘉兴市秀洲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徐国炎
嘉兴市秀洲区积极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导向,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群众受益的社区治理格局,推动社区治理效能与民生温度双向提升。
聚焦资源聚合,激活共建“新动能”。持续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居民小组、网格)党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居民代表)”组织体系,深化党建联建和党建带群建机制,精准挖掘社区需求与企业单位资源的契合点,将辖区机关、医院、楼宇企业纳入社区党建联建体系,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商议服务清单,不断引入法律、医疗等方面服务,盘活多元化“资源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成为全市“西山式”片区组团治理引领型社区。
聚焦机制创新,夯实共治“硬支撑”。大力推进“民情一本账”为民服务机制,区街社三级协同推动问题全量纳管、“旧账”存量化解、“新账”动态清零,形成“网格记账”“班子盘账”“全员清账”“群众销账”工作闭环。深化三方协同共治,持续推进业委会(管委会)组建和规范化运行,做好三方协同工作指引落地落细,厘清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职能,明确协作流程,推动专业物业服务全覆盖。
聚焦民生有感,擦亮共享“暖底色”。深化城乡融合社区管理制度改革,以解决新居民居住问题为切入口,重点推广蓝领公寓模式,通过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现“房屋增值、居民增收、管理增效”。畅通党员志愿服务渠道,搭建“580点亮微心愿”认领平台,广泛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先锋岗、责任区,深化“民有所呼、我有所为”为民服务机制,开展领办式、点单式、结对式服务,让共享成果更可感。
舟山市定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赵华
近年来,舟山市定海区始终把牢城市基层党建发展方向,建立规范高效的组织体系,凝聚共建共治的治理合力,构建起“有需求找组织,有困难找党员”的和谐氛围,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聚焦“高效运转”,夯实治理底盘。坚持把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末梢,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体系,全覆盖建立小区党支部149个,吸纳党员1万余名。持续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今年新选举28名党员在业委会任职,推动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成立物业行业党委,组建住宅小区专业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推动物业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成功创建省级“红色物业”项目8个。
突出“开放包容”,强化协同管理。坚持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健全完善三方联席共议协商机制,创新“四解工作法”“六事工作法”等特色举措,推进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小区治理,通过“一事一议题”,累计开展各类议事400余场,办好老旧住宅电梯更新、车辆停放、“共享菜园”打造等民生实事70余件。健全“平急结合、快响激活”作用发挥机制,为应对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组建小区“防汛排涝”党员抢险队,招募120余名党员志愿者,全力筑牢城区防汛排涝安全防线。
坚持“民呼我为”,集结先锋力量。坚持做到群众有需求、党员有作为,积极调动在职党员、新就业群体等多元先锋力量,创建民情收集驿站、周日业主接待日等载体,探索实施社区党员干部“流动式面对面办公”,推动日均走访超3.2小时,帮助解决邻里纠纷、安全隐患等事项450余件次。全新组建25支党群服务团队、流动党员团队,建立党群服务、需求“双清单”机制,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累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8000余个,切实把“诉求清单”转变为“治理答卷”。
台州市黄岩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谢伟正
台州市黄岩区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参与、政府共建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星火家园”治理共同体,推动组织覆盖更全面、党员作用更突出、民生服务更优质、城市治理新跃升。
夯实组织体系,锻造党员先锋“聚能环”。全面优化小区党组织设置,在24个试点小区布局建立“星火家园”功能型党支部,按照“1名党支部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3类部门党员+X名热心党员”的架构配强班子,主动吸收党员专业技术人才、服务治理能手、文体活跃分子组建“星火合伙人”队伍,实现党建带群建促社建。主动吸纳符合条件的业委会党员担任党支部委员,推动党支部委员和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促进组织体系与治理架构深度融合。
迭代自治体系,完善解难办事“闭合环”。制定“五方五步”议事决策规程,按照“支委领办、支部督办,就地速办、阳光晾办”原则,党支部牵头召集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物业企业负责人、社区干部,通过“民意收集、议题确定、协商讨论、事项落实、监督反馈”五步法,开展小区自治事项“一事一议”。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整合清华大学心理学专家、本地法律专家、基层调解“老娘舅”等多方力量,定期提供社会情绪疏导、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变基层工作“各自为战”为“联勤联动”。
优化共建体系,实现长效服务“热循环”。发挥机关单位资源多、联系广的优势,通过事务联商、阵地联用、活动联办等方式,开展“多对一”结对共建,每年至少为结对社区办一件实事、联合上一次党课,并定期组织在职党员上门排摸认领一件群众“微心愿”。实施“红动永宁”共享计划,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深入小区开展组团式、契约化服务,建立“在线预约、服务进驻、成效评价、负面整改”管理模式,结合单位职能、现有资源,推出早教培训、科普讲座等230项服务项目。
来源:镇海区委组织部、秀洲区委组织部、定海区委组织部、黄岩区委组织部
编辑:肖婵
责编:余建红
编审:陈红艳
主编:章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