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先锋评谈丨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
最新动态
先锋评谈丨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
2025-11-144




乡镇作为距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发言本应该沾泥土、带露珠,讲百姓听得懂的政策道理,记录百姓最关心的实事好事。但现实中,部分乡镇却在发言材料中,用“战略布局”“顶层设计”这样的“大词”,替换了“道路是否通畅”“环境是否整洁”这样的基层鲜活与务实。这种“高大上”的用词,看似将工作规划、报告得很“漂亮”,却也让基层声音变了味。


乡镇工作的核心在于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任务落到实处、执行到位,在于具体解决好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现实问题。比起空喊没有结合本地案例的“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生态体系”这样的“宏观”口号,乡镇更多时候需要的还是这个体系构建工作“怎么干”“什么时候干”“干成什么样子”的“微观”答案。在对待发言材料上,部分乡镇也存在认知错位,认为讲“土话”“平实话”就显得“没水平”,只有模仿上级发言风格,才能体现“政治站位高”“形势跟得上”。这样的认知错位,让乡镇办公室成了“材料研究所”,乡镇干部在用词“高端”、结构“严谨”的文章“创造”中,“书卷气”愈浓,应有的“泥土味”却愈少,乡镇的“好项目”变成了文章的“好题目”,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虚功之上。


要让乡镇会发言,“发好言”,关键要找准“纠偏”的发力点。不良文风的总根源,主要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进工作作风。”以“文风”看“作风”,发言文字其实就是乡镇工作的实际画像,乡镇工作的生命力在“实”,乡镇发言的价值也在“实”。要让乡镇发言真正做到贴合实际、回应实情、推动实干,一方面,要坚持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卸下不必要的担子,让广大乡镇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另一方面,广大基层干部也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回避基层工作的“烟火气”,从百姓“家长里短”中提炼工作亮点、在“田间地头”上梳理工作思路,以“作风”再促“文风”,真正让乡镇发言成为连接上级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纽带”,成为“传递民声、推动落实”的载体,让基层发言回归到务实本质。


小编有话说

你喜欢写评论吗?你想让你的观点被更多人看到、认同吗?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我们将择优刊登。

投稿邮箱:

xianfengpingtan@163.com

投稿时请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


作者:蒋雨清

单位: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

编辑:夏涵阳

责编:余建红

编审:陈红艳

主编:吴中美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